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

記得很久以前讀過一篇文章,裏面有一個句子我一直都很喜歡,這句子是這麼說的:
「好鳥枝頭亦朋友,落花水面皆文章。」


宋朝程顥的秋日偶成這首詩是這樣寫的:

閒來無事不從容,睡覺東窗日已紅。
萬物靜觀皆自得,四時佳興與人同。
道通天地有形外,思入風雲變態中。
富貴不淫貧賤樂,男兒到此是豪雄。

其中我最喜歡那句「萬物靜觀皆自得」

自然界裏的萬物自有其本然的存在,這存在並不會因為任何人覺得他們美好而美好,也不會因為任何人覺得他們醜惡而醜惡,但人在觀看萬物時,卻加入了自己的觀感,而有所區分。簡單來說這區分是內在的感受,而非關真實的存在。

李連杰主演的電影霍元甲裏,曾有一幕對白:
「霍先生這麼說,當真不懂茶?」
「不是我不懂,是我不願懂,我不想將茶分出高低,是茶就好。」
「可是這茶,卻有高低和不同品性之分。」
「什麼是高?什麼是低?他門本身都是生長於自然當中,並沒有高低之分。」
「看來閣下當真不懂,否則的話自然會品出高低的。」
「先生說的也對,所以在我看來,茶品的上下高低,並不是由茶來對我們說的,倒是由人來決定的。」
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,我不願做這個選擇。」
「哦!為什麼?」
「喝茶是一種心情,如果你心情中了,茶的高低還有這麼重要嗎?」

茶雖無高低之分,但心情卻有好壞之別。
所以如果心能常處於平靜喜樂之境,那真可謂是「好鳥枝頭亦朋友,落花水面皆文章。」「萬物靜觀皆自得」了。

更深一層來看,靜觀萬物本然的存在,連同自己本身也是同屬於這宇宙萬物的一部分。讓自己能融於萬物之中,則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,山中有我,水裏有我,我即萬物,萬物皆是我,那麼有我無我又有何重要?

借著靜觀萬物來反照自身時,我們自然可以放下許多無謂的慾求,那些慾求是那麼不切實際,是那麼的具有破壞性,卻又無時無刻不經意就佔據我們的心思。

當我們返回觀照自性時,會讓宇宙萬物的愛與光進來而充滿我們自己,那自然也可以把自己內在的愛與光反射給宇宙萬物,那將會是多美好的事啊!

心是一面鏡,照見山與水,於是照見自己。


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6/26/2009 01:48:00 下午 and is filed under .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.0 feed.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,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.

0 意見: